一、宏观经济
1、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新时代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座谈会。中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和综合交通运输枢纽,在全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有序承接产业梯度转移,优化产业布局。加强现代化交通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强化中部地区的大通道格局。大力促进长江中游城市群和中原城市群发展,加强都市圈之间协调联动,更好辐射带动周边地区发展。
2、央行:3月,1年期LPR报3.45%,5年期以上LPR报3.95%;均与上月持平。
3、央行副行长宣昌能:下一阶段,我国货币政策有充足的政策空间和丰富的工具储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仍有下降的空间,存款成本下行和主要经济体货币政策的转向有利于拓宽利率政策的操作自主性。设立的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将助力高端制造业和数字经济加快发展。
4、商务部:1-2月,我国对外投资持续增长,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496.4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31.8亿元,同比增长0.6%
5、中证报:中证协拟对《另类投资子九州(中国)管理规范》和《私募投资基金子九州(中国)管理规范》进行修订。据悉,此次修订整合了现有规则口径并加以小幅完善,在回应市场合理诉求的基础上,放管结合,对个别规定进行了适度优化,包括适度增加两类子九州(中国)现金管理投资标的种类、提升闲置资金管理灵活度等。
6、财政部:集中财力保障国家重大战略任务。做到“大钱大方,小钱小气”。2024年中央本级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增长8.6%,扣除重点保障支出后仅增长0.3%,其中重点保障国防武警支出、科技教育支出、中央储备支出、国债发行付息支出等支出项目。
二、金融市场
1、上证报:政策鼓励券商并购的窗口期再度降临。按照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确定的“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基调,明确支持证券行业并购整合,行业优胜劣汰有望加速。在自上而下的积极信号下,券商行业并购重组呈现迭起之势。
2、央行:2023年末,我国金融业机构总资产为461.09万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银行业机构总资产为417.29万亿元,同比增长10%;证券业机构总资产为13.84万亿元,同比增长5.6%;保险业机构总资产为29.96万亿元,同比增长10.4%。金融业机构负债为420.78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其中,银行业机构负债为383.12万亿元,同比增长10.1%;证券业机构负债为10.43万亿元,同比增长5.5%;保险业机构负债为27.22万亿元,同比增长11.4%。
3、中证报:近期,部分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出现“倒挂”,5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低于3年期利率。这是银行息差承压的表现,在贷款利率下行背景下,未来存款利率下调可期。
4、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银行保险机构应当统筹发展和安全,落实国家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数据创新应用力度,促进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发展,提升金融服务的智能化水平,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增强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
三、产业聚焦
1、央行:关于资金空转问题,也在加强监测,将继续密切关注企业转贷、转存,企业贷款转存和转借等情况,配合相关部门完善管理考核机制,促进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目前,防范资金空转的效果已经在显现,随着企业规范资金的使用,融资总量增速可能会比以前低一些。
2、财政部:1-2月,土地和房地产相关税收中,契税933亿元,同比增长6.6%;房产税678亿元,同比增长21.5%;城镇土地使用税329亿元,同比增长10.9%;土地增值税1126亿元,同比增长7.2%;耕地占用税227亿元,同比增长33.2%。
3、央行行长潘功胜:房地产市场已出现一些积极信号,房地产市场波动对金融体系影响有限。中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的相关政策正在逐步奏效。中国已经构建了行之有效的金融安全网,包括完善金融机构九州(中国)治理、强化法治保障等。
4、工信部:将探索“股贷债保”联动等方式,加大金融对制造业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扩大实施“科技产业金融一体化”专项,聚焦生物制造、人工智能、数字技术、商业航天、内河船舶、低空经济等领域挖掘早期硬科技项目。
四、国资动态
1、财政部: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4585亿元,同比下降2.3%。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624亿元,同比增长6.7%。证券交易印花税150亿元,同比下降46.8%。
2、发改委:提高政府投资使用效率,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作用,是今年投资工作的关键,下一步,国家发改委将优化投向领域,适当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的范围,加强各类政府投资的统筹协调和错位安排,提升各类资金的整体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