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23-2023.11.29)经济要闻回顾

一、宏观经济

1、央行:11月,1年期LPR报3.45%,5年期以上LPR报4.2%,两个品种LPR均与上月持平。

2、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加强岁末年初安全生产工作,审议通过《空气质量持续改善行动计划》和《非银行支付机构监督管理条例》。要紧盯重点行业,根据冬季事故特点,抓紧对能源、建筑施工、交通运输等行业领域进行深入细致排查。加快推动产业、能源、交通等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构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体系。要引导支付机构牢固树立“支付为民”理念,坚守小额、便民宗旨,专注主业、提升服务,更好满足用户支付结算需求。

3、国研中心原副主任刘世锦:应启动短期稳增长、中长期增强发展动能的新一轮结构性改革。把市场化法治化治理与鼓励地方基层积极性创造性有机结合,允许试错探索,允许多一些自选动作,为具有创新精神的各级干部各类人才营造宽松环境。

二、金融市场

1、中央金融委会议:审议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相关重点任务分工方案,要加大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促进金融业更好发展壮大。要全面加强金融监管,压紧压实金融风险处置责任,加强部门协同和上下联动,共同把防范化解风险任务抓实抓好。

2、金融监管总局:第三季度,商业银行净息差为1.73%,较一、二季度均略降0.01%。四季度,净息差仍将延续下行。资产端的压力点主要体现为,存量按揭利率下调影响将于四季度开始显现;城投化债过程中,银行体系或面临集中的“降息展期”安排;市场化需求不足,新发生贷款定价未见拐点。

3、央行等四部门:进一步健全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科技型中小企业两个重点领域的金融支持政策体系,组织开展科技金融服务能力提升专项行动。加强科技公共信息共享、融资担保、知识产权评估交易等配套支撑,健全科技金融统计和评估体系。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统筹好金融支持和风险防范。

4、央行:10月,债券市场共发行各类债券62167.0亿元。国债发行12410.8亿元,地方政府债券发行13962.9亿元,金融债券发行8147.8亿元,九州(中国)信用类债券发行9718.5亿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发行329.4亿元,同业存单发行17332.2亿元。

三、地产聚焦

1、证监会:将坚持“一司一策”化解大型房企债券违约风险,继续应对上市房企集中退市问题,确保“退得下、退得稳”。同时,从严查处上市房企、发债房企财务造假、虚假信息披露及相关中介机构未履职尽责等违法违规行为。

2、财经头条App:11月17日,央行、金融监管总局、证监会联合召开金融机构座谈会。将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对正常经营的房地产企业不惜贷、抽贷、断贷。同时,继续用好“第二支箭”支持民营房地产企业发债融资。支持房地产企业通过资本市场合理股权融资。

3、新京报:据悉,监管机构正在起草一份中资房地产商“白名单”,可能涵盖50家规模房企,国有和民营房企会被列入其中。部分房企确认上述“白名单”的存在。50家房企白名单可能将包括万科、龙湖、碧桂园、旭辉等规模房企,其中不乏已出险房企。

4、第一财经:金融监管部门提出了房地产金融“三个不低于”政策。有人解读称,这是对2020年8月出台的“三道红线”的否定,其实不然。监管部门不仅没有松口,反而是在进一步完善和加强“三道红线”的监管。过往对房地产融资过程的监管有失效的时候,因此需要直接对房地产企业的财务结果进行监管。

5、住建部:回流数据要优先支撑“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城中村改造、规划建设保障房“三大工程”相关信息系统和农房安全管理系统建设;优先支撑房屋定期体检、房屋养老金、房屋质量保险“三项制度”试点城市开发部署相关信息系统;优先支撑工程建设项目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改革试点城市实现工程建设项目“落图”和“赋码”功能。

四、国资动态

1、央视新闻:四季度,中央财政增发2023年国债1万亿元。发改委会同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已建立工作机制,正对申报项目开展审核筛选,力争尽早形成实物工作量。为做好项目审核工作,工作机制设置了6个行业审核组,按照有关规定严格开展项目筛选。

2、第一财经:目前20多个省份已成功发行了超1.2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这笔万亿级资金正逐步分配给市县,用于偿还符合条件的隐性债务。一些地方城投对“非标”债务打折式兑付,只要这一打折兑付方案是城投与金融机构基于市场化、法治化原则平等协商而来,那就合法合规。

3、每经网:10月以来,云南、贵州、甘肃、重庆等多地提出隐债化解框架,主要措施包括债务展期或续贷、降低付息支出。部分地区还提出,打折兑付债务本金。近年来多地开始控制国企融资成本上限,限制大范围高息借新还旧。比如,云南、贵州等经济不发达地区提出,国企融资成本控制在6.5%、8%以下。即便是打折兑付,也是债权方和债务方自主协商的结果,是解决债务的途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