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9-2023.11.15)经济要闻回顾

一、宏观经济

1、 统计局:10月,CPI同比下降0.2%,环比下降0.1%。其中,食品价格下降0.8%,同比来看,猪肉价格下降30.1%,影响CPI下降约0.55个百分点;PPI环比持平,同比下降2.6%。

2、沪深交易所:优化再融资监管安排,适当收紧上市九州(中国)再融资,是充分考虑当前市场承受能力,统筹一二级市场平衡而采取的具体措施,与同期发布的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等政策措施的内在精神保持一致。相关安排将有利于提升上市九州(中国)质量,促进上市九州(中国)专注企业经营,改善市值。

二、金融市场

1、证监会主席易会满:注册制改革绝不是放松监管,而是要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的更好结合。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动态评估优化定价、减持、再融资等制度安排。同时,大力度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中长期资金入市各项配套政策落地,加快培育境内“聪明资金”,推动行业机构强筋壮骨,切实提升专业投资能力和市场引领力,走好自己的路。此外,对量化高频交易加强跟踪研判,完善监管举措。

2、央行行长潘功胜:我国高风险金融机构无论是数量还是资产规模在金融系统的占比都非常小。经过近几年的改革化险,高风险中小银行数量已经较峰值下降一半。少数高风险机构相对集中的省份正在制定实施中小银行改革化险方案,进一步压降高风险机构数量和风险水平。

三、地产聚焦

1、央行副行长张青松:房地产行业出现调整是自然现象,当局会谨慎地防范调整过快过急,衍生出不必要风险。第三季度数据显示中国正面因素不断增加,居民收入及人均实际可支配收入提升,出口水平接近近年历史新高。目前大多数居民居住在中小型住房,预期未来较大面积房屋潜在需求旺盛,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相当有信心。

2、中指院:10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276.4亿元,同比大幅下降46.2%,环比下降19.5%。行业债券融资平均利率3.49%,同比上升0.19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22个百分点。1-10月房地产企业债券融资总额为5875.1亿元,同比下降8.9%,降幅较上个月扩大3.2个百分点。

3、央行行长潘功胜:我国房地产市场经过20多年的长周期繁荣,正在进行重大转型并寻找新的均衡点。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新市民规模较大,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有很大潜力,房地产市场长期稳定发展具有坚实基础。不过,部分房地产企业长期“高杠杆、高负债、高周转”经营,资产负债快速扩张,叠加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的重大变化、疫情冲击等,以恒大为代表的企业风险显性化并向行业扩散。目前,房地产相关贷款占银行贷款余额的23%,其中约80%为个人住房贷款,一直以来,在中国,我们实行非常审慎的个人住房贷款政策,房地产市场调整对金融体系的外溢影响总体可控。

4、央行行长潘功胜: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正经历结构性转变,从增量市场为主向增量存量并重过渡,这一过程对金融体系外溢性有限,房地产金融风险可控。长期看,我国城镇化仍处于发展阶段,居民家庭改善性住房需求较大,可以为房地产市场和行业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支撑。

5、住建部部长倪虹:房地产市场,总的看是前高、中低、后稳。从数据看,“认房不认贷”“降低首付比例和利率”等政策措施起到了积极的效果。1-10月,一手房交易量虽然下降,但二手房是上升的,一、二手房合起来实现同比正增长。

四、国资动态

1、国资委:坚持强化监管、严防风险,抓紧完善更严格的监管制度机制,加强重点领域风险防控,严格规范开展金融衍生业务,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加大追责问责力度,增强监管的威慑力,举一反三建立长效机制,切实守住不发生重大风险和引发系统性风险的底线。

2、央行行长潘功胜:我国政府的债务水平在国际上处于中游偏下水平,中央政府债务负担较轻。地方政府债务有两个特点。一是主要用于基础设施投资,一般有实物资产支持,对当地经济发展产生了较好的正外部性。二是大部分地方政府债务主要集中于经济规模较大、经济增长较快的省份,他们有能力自行化解债务。今年以来,金融部门已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多项措施,积极支持地方政府稳妥化解债务风险。

3、国资委:将坚持市场化方向,支持推动国有企业以放大国有资本功能,促进转换经营机制为目标,引入高质量战略投资者,根据发展需要投资入股民营企业。欢迎民营企业积极寻求利益契合点和合作最大公约数,主动参与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促进各类所有制资本深度融合,共同推进高质量发展。

4、经济日报:金融机构在“优”不在“多”。当务之急,是要完善机构定位,否则很容易出现热门领域一哄而上,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同质化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冷门领域却无人问津或服务不足。如何做?支持国有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

5、央行行长潘功胜:近期,有关地方采取盘活或出售资产等方式,积极筹措资源化解债务取得较好效果。在此基础上,金融管理部门积极行动,引导金融机构通过展期、借新还旧、置换等市场化方式化解融资平台债务风险,并依法维护金融机构合法权益;建立常态化的融资平台金融债务监测机制,推动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等,健全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