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宏观经济
海关总署:11月,进出口总值3.72万亿元,同比增长20.5%。其中,出口2.09万亿元,同比增长16.6%;进口1.63万亿元,同比增长26%;贸易顺差4606.8亿元,同比减少7.7%。1-11月,进出口总值35.39万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出口19.58万亿元,同比增长21.8%;进口15.81万亿元,同比增长22.2%;贸易顺差3.77万亿元,同比增加20.1%。东盟、欧盟、美国和日本为我国前四大贸易伙伴,分别进出口5.11万亿元、4.84万亿元、4.41万亿元和2.2万亿元;分别增长20.6%、20%、21.1%和10.7%。
二、金融市场
1、上交所总经理蔡建春:希望股权投资机构和证券九州(中国)充分利用上交所平台,将有限的资源配置到国家科技创新最需要的地方,持续加大对关键领域、重要区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与上交所加强合作、互相赋能,共同助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2、中经网:11月以来,债市面临较大调整,银行理财市场面临一定赎回压力。目前银行理财产品的赎回压力有所缓解,还有不少客户将资金转入购买现金理财、同业存单理财等产品。受益于A股市场回暖,部分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已回升至1元以上,还有产品创出成立以来新高。
3、证券日报:进入12月,全国多地发放多轮消费券,多措并举促消费加快回暖。北京近日发放了绿色节能消费券、经开区消费券等。深圳则发放了文惠券、南山消费券、盐田消费券等。一些地方即将开启新一轮消费券发放,覆盖大型商超、餐饮、家电、百货、汽车等领域。例如“2022‘乐购武汉’家电家具消费券”于12月8日起发放,投放总金额1000万元。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地方在部署年底稳经济举措时,将促消费作为重要着力点,在加快线上线下消费融合等方面推出具体举措。”各大商场人来人往,以往的繁华,久违的烟火气重新归来。这种浓烈的、热闹的、生机勃勃的生活场景,印证着大家的期待,“一切都会好起来”。
三、地产聚焦
1、央视网:目前,各地都推出了不少措施来加快保租房建设。到10月底,全国已开工建设和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约330万套(间),累计完成投资3334亿元,可解决近1000万青年人、新市民住房困难。其中,40个人口净流入的大中城市已开工建设和筹集270多万套(间),完成“十四五”目标任务的42%。
2、央行上海总部等四部门:各金融机构要客观认识当前房地产市场形势,为房地产企业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支持房地产融资合理增长,保持开发贷款稳定投放,支持房企到期债务合理展期;着力保障刚需和改善性个人住房贷款需求;协助和支持房地产企业在资本市场融资。加大住房租赁金融支持力度。支持房地产项目并购重组,做好并购相关金融服务。
四、国资动态
中证网:央企估值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热点之一。业内称,央企上市九州(中国)估值将重塑。推进央企估值回归合理水平,应树立以提升内在价值为核心的市值管理理念,充分发挥上市九州(中国)并购重组、产业整合的平台作用,增强市场和投资者认同感。
五、政府债务
1、上证报:今年地方债和新增专项债发行均创下新高。前11个月地方债发行近7.3万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首次突破4万亿元,达到4.03万亿元。地方债发行带动下,一批重大基建项目正在加快冲刺全年目标。
2、财政部:为筹集财政资金,支持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决定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本期国债为3年期固定利率附息债,发行面值7500亿元,可以上市交易。发行日和起息日为2022年12月12日。
3、财政部: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采用市场化方式,严格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发行过程不涉及社会投资者,个人不能购买。2022年特别国债是2007年特别国债的等额滚动发行,仍与原有资产负债相对应,不会增加财政赤字。
六、研报精粹
中银证券研究称:11月CPI同比增速下降主要是受基数效应影响,分类来看,食品价格环比下降0.8%是主要影响,非食品中服务价格环比下降0.2%,消费品价格环比下降0.1%,主要是受疫情影响,服务性消费和内需偏弱的拖累。随着国内防疫政策放松,叠加春节前假期消费季节性走强,需要关注服务价格和消费品价格环比可能超预期上升的情况,特别是在2023年一季度,叠加基数较低的影响,CPI同比增速可能超预期冲高。但另一方面当前国内经济稳增长需求较强,维持此前观点,认为货币政策放松宜早不宜迟,12月是较2023年一季度更好的时间窗口,关注12月经济工作会议前后是否有降息落地。